top of page

【Futurus 文章】安老2.0:重塑自主晚年生活(上) 聽得見長者聲音

「我覺得自己很沒用,什麼都做不到……我發覺背脊愈來愈彎,人愈縮愈細,說話愈來愈細聲,只是……很想自己消失似的。」這是年輕的Ivan經歷了3日2夜安老院舍生活的剖白。他當時以任職社企「尊賢會」的身分,參加拍攝真人騷節目《臥身嘗老》,經歷安老院舍最原汁原味的生活,由洗澡、吃糊餐,希望了解長輩於院舍的生活。


我最近借用這條影片培訓安老院舍前線同事。當播放完畢,看到有同事在擦拭眼淚。部分同事於安老院舍已工作了一段時間,也有部分是剛剛投身這個行業,Ivan的經歷觸動了我們,喚醒了我們加入這個行業的初心。


伊甸哲學——筆者正在培訓院舍前線人員,分享以長輩為中心的伊甸哲學。

流水作業管理 心理照顧有限

我平日工作包括培訓前線護理同事的soft skills,尤其是提升待人接物技巧和調整照顧心態。事實上,香港安老服務是建構在護理為基礎的體系中。這代表安老服務單位有不少嚴謹規範和政策需跟從,以確保長輩生活於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安全環境之下。有不少護理同事告訴我,他們過往工作的院舍只着重同事是否「跟着程序」,流水作業式的生活日程雖然便利了管理,可是對於長輩心理上的照顧卻僅僅有餘。


安享晚年——長輩入住安老院舍,盼望的是安享晚年,但不少人對香港安老服務沒有信心。

長者孤獨無助納悶

其實,長輩入住安老院舍,盼望的是安享晚年,可是有不少長輩,包括我的母親,對香港安老服務都沒有信心。令他們害怕的,不止是院舍欠佳的住宿環境,更甚是入住院舍幾乎代表他們將失去自由、自主權。源自美國的「伊甸哲學」(Eden Alternative)對這種因老齡化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有深入研究,「伊甸哲學」提及到長輩日常所面對3大問題,包括孤獨感(loneliness)、無助感(helplessness)和納悶(boredom)。


.孤獨是因為離開熟悉環境,離開了家人朋友,自覺一個人,被家人送進院舍生活,而且沒有人關心


.無助是因為覺得所有事情都要依靠護理人員協助,就連一杯水都要別人幫忙,簡單的起居生活都未能自理


.納悶是因為長輩的生活都是被編排,甚至要「被參與」沒興趣、沒意義的活動


很多時候住在院舍的長輩只能無聲吶喊。他們unheard的聲音你有聽到嗎?Ivan在《臥身嘗老》節目只拍攝了短短3天,已深深體驗到住在院舍的孤獨、無助、納悶,連我和同事也深深感受到,何况是居住在院舍多年的長輩?


試想想,長輩們把一生都放進一個小小行李箱,一個人孤身被送到院舍,展開人生另外一個階段。每個長輩都有他們的故事和人生歷練,可是,住進院舍之後,失去了自主和自由,他們過着的是怎麼樣的生活?一個欠缺人性化服務的地方,只能說是寄宿的地方,可以想像,當中全沒生活可言。


以長輩為中心 了解對方感受

「伊甸哲學」所提倡的,是以長輩為中心、以人為主導的生活哲學。所謂以人為主導不止是問長輩「好不好吃?」,而是「你想吃什麼?想什麼時候吃?在哪裏吃?」


長輩的聲音和參與對幫助他們消除孤獨、無助、納悶十分關鍵。當然,要做到這樣服務,服務單位需要審視工作流程,但前線同事心態也同樣重要。我經常於培訓後段和同事分享以下這句話:做任何事都要設身處地,了解對方的感受,伊甸園美好的光景不是做不到,而是有沒有心去做,做不做還看自己的選擇。


コメント


コメント機能がオフになっています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