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家好,我們是『軟餐4天王』。」4張稚氣的面孔,在鏡頭前一絲不苟地介紹軟餐製作方式。他們不是什麼美食節目的主持,亦不是年輕職業廚師,而是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的中三學生。透過STEAM課程認識軟餐,化身為軟餐廚師,拍攝烹飪短片,有板有眼地示範製作軟餐,向教師、學生展示學習成果。
新興「樂齡科技」躍進校園
有別於傳統學科,STEM講求跨學科應用,4個字母分別代表Science(科學)、Technology(科技)、Engineering(工程)及Mathematics(數學);至於STEAM,則添加了藝術與人文精神(Art)成分。STEAM並非單純地把不同學科混在一起,它更講求生活應用、邏輯思維、解難、創意等多方面能力。如何結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及技能,解決現實生活問題,是STEAM課程的一大重點。
傳統課程大多以理論為主,着重概念理解,少實踐課程。要拉近知識與現實,讓學生學以致用,需要由生活入手。去年夏天,我們與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的教師密切交流,討論把軟餐融入STEAM教學的可能。
軟餐是為吞嚥困難患者而特製,利用酵素粉改變食物質地,使之變得幼滑柔軟,有如豆腐花般容易進食,並以模具重塑食物外形,盡量保留菜式原貌,以像真賣相引起患者食慾,讓他們重拾飲食樂趣。想不到這項新興「樂齡科技」,也跳出了傳統樂齡框架,不單引起安老業界的關注,也一躍進入青春的中學校園。
製作軟餐理解長者需要
一眾緊貼市場動向、充滿創意的教師,留意到軟餐興起,對它的原理、製作方法以至背後社會意義深感興趣。參加我們的軟餐培訓後,教師將軟餐融入STEAM教學,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究軟餐背後的科學原理,另一方面從實際軟餐製作中,鼓勵學生藉設計思維(design thinking),深入理解長者需要,探索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,從中啟發創新企業家精神。
STEAM課程流行了一段時間,但主題設計往往令人費煞思量,既要貫連不同學科,又要聯結學生的日常生活,過程可不簡單。而是次STEAM教學示範了新的課程方向——長者需要,既能實踐科目知識,亦能增進學生對長者了解,打破他們對長者與安老業固有印象。
消除對「老」的不安想像
人口高齡化為世界趨勢,每個人都經歷老化,身邊總有長輩步入耆老之年,但對於年輕一代來說,「老」像一個抽象概念。我們或曾從課堂中、書本中認識青春期,了解「成長」,認識自己從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變化。但之後我們又會遇到什麼?可曾有人教導我們老化會面對怎麼樣的身心改變?正正因為這份未知,使大部分人對「老」感到不安與憂慮,甚至恐懼自己和所愛之人變成「老人」。
然而,「老」是否只能作貶義詞、負面標籤?我們相信,只有確切認識長者需要,方能消除大眾對「老」的不安想像,用同理心看待長輩,促進真正的社區共融。這次STEAM教學,學生理解到不止是學科知識,亦打開了通往樂齡創新的道路。隨樂齡科技的興起,長輩能更便利地生活,「老」又豈止帶來不安?只要稍稍發揮創意,老後生活一樣精彩有趣。
Comments